三十六计
节选
佚名

第一计 瞒天过海
  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
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
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 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
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 民来到海边。只
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
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
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
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
上了!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 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
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第二计 围魏救赵
  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
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
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
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
双得。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
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
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同
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
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
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这
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
  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
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 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
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
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
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
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
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
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
兵法。

第八计 暗渡陈仓
  暗渡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刺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
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敌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
处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渡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此计是汉大将军韩信创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
功战例。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
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
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
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
争夺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
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
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日要塞加
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
  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
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
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此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它的核心在一“调”字。
虎,指敌方,山,指敌方占据的有利地势。如果敌方占据了有利地势,并旦兵力众
多,防范严密,此时,我方不可硬攻。正确的方法是设计相诱,把敌人引出坚固的
据点,或者,把敌人诱入对我军有利的地区,这样做才可以取胜。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
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
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
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
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
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励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
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
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
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
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
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干是立即率
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
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
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
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
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故不可用正面
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
键是关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做,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约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
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
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即是一个有名战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
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
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
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
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
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曹操探听乌巢井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
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急走,夜袭乌巢,乌巢
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
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
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
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
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美人计,语出《六韬.文伐》:“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意
思是,对于用军事行动难以征服的敌方,要使用“糖衣炮弹”,先从思想意志上打
败敌方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就象本计正文所说,对兵力
强大的敌人,要制服它的将帅;对于足智多谋的将帅,要设法去腐蚀他.将帅斗志
衰退,部队肯定士气消沉,就失去了作战能力。利用多种手段,攻其弱点,己方就
能顺势保存实力,由弱变强。
  前面曾讲到春秋时吴越之战,勾践先败于夫差。吴王夫差罚勾践夫妇在吴王宫
里服劳役,借以羞辱他。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逢迎,骗取了夫
差的信任,终于放他回到越国。后来越国趁火打劫,终于消灭了吴国,逼得夫差拔
剑自刎。
  那所趁之“火”是怎样烧起来的呢?原来勾践成功地使用了“美人计”。勾践
被释回越国之后,卧薪尝胆,不忘雪耻。吴国强大,靠武力,越国不能取胜。越大
夫文种向他献上一计:“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要想复国雪
耻,应投其所好,衰其斗志,这样,可置夫差于死地。”于是勾践挑选了两名绝代
佳人:西施、郑旦,送给夫差,并年年向吴王进献珍奇珠宝。夫差认为勾践已被他
臣服,所以一点也不加怀疑。夫差整日与美人饮酒作乐,连大臣伍子胥的劝谏也完
全听不进去。后来,吴国进攻齐国,勾践还出兵帮助吴王伐齐,借以表示忠心,麻
痹夫差。吴国打胜之后,勾践还亲自到吴国祝贺。
  夫差贪恋女色,一天比一天厉害,根本不想过问政事。伍于胥力谏无效,反被
逼自尽。勾践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公元前482年,吴国大旱,勾践乘夫差北上会盟
之时,突出奇兵伐吴,吴国终于被越所灭,夫差也只能一死了之。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
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
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
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徵。诸葛亮使用
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份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
的空城计名闻天下,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宰相)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
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
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洁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
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
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
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
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
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定
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徘。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
一兵─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
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
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
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旋旗甲士。公子元
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
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
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
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族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族旗招展,
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
用空城计欺骗了我,急忙撤兵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http://www.gchjs.com/bftl/36j.htm